編者按:中國的涂附磨具制造企業在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現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廣東小太陽砂磨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劍對行業中低價競爭、環保治理、轉型升級、基礎研究、設備自動化、壟斷企業、革命性變革、人才競爭和產品質量等九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探究,給行業同仁帶來了極為有益的啟示和思考。
之一 :砂布的價格已經探底了嗎?
中國的涂附磨具制造企業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砂布的價格不斷下滑,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 8 元多 1 平方米的手撕軟布和12 元多 1 平方米的紅砂硬布,其價格之低令人咂舌,其利潤率也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
1、企業產品品種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精心呵護的獨苗,不降價就無法生存,就會被別的競爭對手圍獵 ;
2、企業資金雄厚,不想放棄任何可以賺錢的機會,讓利不讓市場,不給競爭對手喘息的機會 ;
3、企業資金入不敷出,對市場的把控能力差,以這樣低價的產品可以較小的代價輕松打入市場,覓得一線商機,得過且過 ;
無論哪種情況,這種低價競爭的策略都是不得已而為之,都是不可持續的,隨時都有可能觸底反彈,所以千萬別信“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句話。
之二 :環保是懸在制造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嗎?
環保對于制造企業來講,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隨著習主席莊嚴承諾中國要在 2030 年和 2060年分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執政理念,所以未來 5 到 10 年制造企業必須進行嚴格的環保設備的升級改造,以避免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1、淘汰燃煤鍋爐,取而代之的是供熱和廢氣焚燒一體的燃氣鍋爐以及對后續產生的二惡英的治理 ;
2、建設智能化工廠,使工廠廠房負壓運行,實現廢氣收集與處理的有效銜接,減少降低、直至杜絕廢氣無組織排放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
3、采用低游離酚和游離醛的酚醛樹脂或新型的環保型樹脂,減少或降低溶劑型粘結劑的使用,從而降低廢水、廢氣的治理難度 ;
4、建立完善的水處理設施,控制和降低生產用水需求,以達到處理水的可循環再利用。
之三 :轉型升級路在何方?
中國的制造業大而不強,惡性競爭,小、亂、散被人詬病,涂附磨具行業就是一個縮影。曾幾何時,我們頻頻出國考察、參觀、交流,看到國外先進的設備、高端的產品和完善的環保處理設施,由衷地發出感嘆 :我們什么時候才能達到這么高的水準?多少年過去了,除了個別廠家花大價錢進行了軟硬件的升級改造,可惜由于投資過于巨大,國外市場國內市場都由于成本過高,無法有效快速地占領市場,虧損嚴重,投資回收期變得遙遙無期。而大部分廠家都是在模仿和改造的道路上亦步亦趨,步履蹣跚,與國外的差距不但沒縮小反而有拉大的趨勢。
中國的涂附磨具制造企業,必須摒棄低價競爭的慣性思維,形成 2-3 家大型的壟斷企業,從而產生相對的壟斷利潤,才會有充裕的資金進行軟硬件的升級改造。所以合縱連橫,從而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進而產生壟斷企業和壟斷利潤。先壟斷,再分拆,發達國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我們也概莫能外。所以先壟斷再分拆才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當然壟斷是與競爭背道而馳的,是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不能恣意妄為,無限延展。否則就會受到反壟斷法的制裁。
之四 :企業為何不重視基礎研究?
華為之所以被美國盯上,就是因為其 5G 技術領跑世界,美國和西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只能采取非競爭手段打壓華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華為能夠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企業,就是在取得相對領先的壟斷地位及相對豐厚的壟斷利潤之后,不斷地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有幾百名頂級的科學家和數學天才、怪才進行算法的基礎研究,快速成為世界電信行業的領跑者。毋庸諱言,這個投入是巨大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正兒八經的無形資產,而且不可能是隨要隨有、立竿見影,只能是不斷耕耘、不斷積累、慢工出細活,才能慢慢地有所收獲,這與我們行業普遍存在的賺快錢、拿來主義的思想背道而馳?;A研究投入大回報率低,幾年也不一定出成果。企業不夠大、不夠強,高級人才如博士、碩士也不愿意屈身到不被待見的制造業工廠里去做基礎研究,更喜歡去當公務員、教師等,企業家也不想花大價錢請幾個“坐而論道”的科學家 ;有的是賺的錢不夠多請不起,有的是有錢請得起,但怕煮熟的鴨子被別人拿走,因為知識產權保護不易,不敢投錢請人。凡此種種,都是企業不愿意在基礎研究上做過多投入的原因。
之五 :設備自動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曾經在本世紀初參觀過一家德國造紙廠,整個工廠有兩條生產線,只見到一個女工在巡視,中心控制室有一個人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看著監視器,不停地對著麥克風說著什么。隨行的涂附磨具設備制造商說,他們替德國多家知名涂附磨具企業設計的無人生產線,也是喝著咖啡、敲敲鍵盤就行了,價格大約是兩千多萬歐元。當時心想,再過 20 年,中國是不是也會有這樣全自動的無人生產線呢?
如今 20 年過去了,愿望沒有變成現實,可是操作工卻越來越難招了。雖然機器人產業這幾年方興未艾,大有機器取代人的架式,但實際上并未大規模擴展開來。一般的企業沒有專業的機電一體化工程師,也沒有終端編程的計算機工程師。面對如此復雜的自動化設備,質量好還可以,用個十年、八年投資收回 ;質量不好的,天天修,如果省了幾個操作工,又招來幾個工程師,這樣賠本賺吆喝的買賣,誰會去做呢?
之六 :涂附磨具制造領域會出現高度壟斷企業嗎?
中國涂附磨具制造企業發展到今天,仍然沒有出現像發達國家那樣的高度壟斷企業,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大而不強是中國企業的通病,如何締造出世界級、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企業,是擺在中國涂附磨具人面前的重要課題??上驳氖?,下游轉換企業已經有強強聯手、做大做強的成功案例,而制造企業仍然在各自為戰、患得患失,死死守住辛苦打拼下來的那一畝三分地。
現在成功的企業家,大部分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白手起家、風餐露宿、血雨腥風,一點一點地把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企業做到今天這樣的樣子,里面浸透著自己的汗水和全部精神寄托。辛勤養大的孩子,不愿意輕易與別人聯姻,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市場競爭是殘酷的,你不進步就是退步,你不去淘汰別人,別人就會淘汰你,做大做強才是硬道理。相信隨著“磨二代”逐步登上歷史舞臺,隨著觀念的更新,理念的創新,在未來十年,通過收購、兼并、重組、相互參股等等,可能出現一兩家強強聯手的壟斷企業,也未可知。
之七 :未來十年涂附磨具制造企業會出現革命性變革嗎?
30 年前聽過一場技術講座,大概意思是說,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嘗試用光固化樹脂做砂布了,不用固化爐、干燥室,也不用上鍋爐,只用光線照射就行了。只是因為光固化樹脂太貴,在經濟上不劃算,所以沒有迅速推廣開來。這種樹脂類似于牙科補牙的樹脂,非常堅硬。30 年過去了,補牙的價錢漲了不止 10 倍,經濟性、性價比,看來短期內是無法實現了。
但是人類在探索世界、尋求科技革命的步伐不會停止,手機的出現就很說明問題,它淘汰了相機、淘汰了有線電話、淘汰了計算器、淘汰了手電筒等等等等。雖然涂附磨具沒有出現大的變革,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出現一絲曙光。這幾年風聲水起的陶瓷磨料從 10 年前的 2、30 萬一噸到目前的 7、8 萬一噸,就說明變量一直在進行,只是說質變的那一天在你不經意間就會到來。3、4 萬一噸有沒有可能呢?也許哪一天酚醛樹脂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無污染、不用干燥室、固化爐的新型樹脂,設備投資大大降低。
10 年前,制造線無后固化工藝在歐洲興起,國內迅速仿制跟進,可惜由于這樣那樣的問題,至今沒有如愿,搞出了一個“熱收卷 + 隧道”式固化工藝。雖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但終究還是向前邁進了一步。還是那句老話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螺旋式地上升,波浪式地前進。
之八 :人才競爭是決定企業成敗的決定因素嗎?
當然不是!決定企業成敗的是資本,而不是人才,否則資本主義就不是資本主義而應該叫人才主義,馬克思也不會寫《資本論》,而是寫《人才論》了。但是資本又是掌握在人手里的,就是資本家。那么資本家是人才嗎,當然是,如果不是,那他手中的資本從哪里來?
我們要說的是先有了資本,才會有土地、廠房、設備、人才、材料等,人才不過是整個生產活動或者說是資本投資增值過程中的一環而已,說穿了就是商品之一。人才再牛也是商品,也是有市場價格的。
阿里也好,華為也好,都把人才分為 14 個小級,每一個級都是明碼標價。這都是壟斷型巨無霸企業,可以說他們的定價,就是中國人才的標桿。涂附磨具行業真是一個小行業,人才的價格當然不能和阿里華為相比了,否則只會是自尋煩惱。
之九 :產品質量的新定義 :
質量的定義讀起來比較拗口,理解起來也有難度。術語是翻譯過來的舶來品的可能性比較大。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講,通俗的說法就是好不好,耐不耐用。對于砂布砂紙來講質量好就是磨削力強、磨削壽命長。如果產品賣不動,第一個挨罵的大概率是質量管理人員。所以質量控制人員幾頭不落好,應該是大部分涂附磨具企業的常態。
中國制造目前在世界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說穿了就是靠低價策略,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世界人民對于中國造的質量頗有微詞,怎奈何價格確實誘人。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只能得過且過吧,說實話誰會和錢過不去呢?
有什么樣的價格才能有什么的質量,這應該是中國人對質量管理的最大貢獻。所以產品質量的新定義應該是 :體現一定價值的產品的適用性。你同意嗎?